很多人拿到產品時一般習慣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,有些還會看配料表,但是營養成分表中的意思您了解嗎?
我國營養成分表的標識規定:
我國根據《食品營養標簽管理規范》規定,采取的是“1+4”模式,即能量+四大核心營養素(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鈉)。這五大項與居民的營養相關問題和慢性疾病密切相關。除此之外,食品廠家還可以自行選擇是否標示其他營養成分,比如維生素、礦物質、膳食纖維等類別。
基礎5項都代表什么意思呢?
1、 能量
總能量主要來自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和脂肪,這三大產能營養素的能量總和,食物的能量為我們保證了基礎的生命活動、和日常運動所需的動力。我國營養成分表中默認熱量單位為千焦(kJ)
2、 蛋白質
蛋白質作為人體必要的營養素, 在牛奶、酸奶及奶酪等乳制品、肉類制品中,含量都很突出。
3、 脂肪
很多人有誤區,脂肪高了不好,但脂肪并非全有害,必要的脂肪酸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,把握好量才是關鍵。根據營養素參考值(NRV),建議減脂人群每日脂肪攝入低于60克。
4、 碳水化合物
碳水化合物是身體主要的能量來源,尤其一些減 脂人群更應攝入碳水。
一般來講,配料表中,小麥粉、玉米淀粉靠前的食品,在營養成分表中,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更高。
5、 鈉
核心營養素中,不要忽略了鈉。人體每天對鈉的安全攝入量為1000-2500毫克,如果體內鈉濃度過高,就會對心臟、血管、腎臟造成損傷。尤其有腎臟負擔的人群,一定要低鈉飲食。